熊伟律师客服咨询热线: 13726482659 13809275119 13556693269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 刑法总论 | 死刑专区 | 经典案例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书 | 诉讼程序 | 在线咨询 | 联系我们 | 交通肇事
   盗窃诈骗 | 抢夺抢劫 | 敲诈勒索 | 强奸犯罪 | 故意伤害 | 非法拘禁 | 杀人绑架 | 贪污贿赂 | 挪用资金 | 职务侵占
   放火爆炸 | 非法行医 | 走私贩毒 | 赌博洗钱 | 伪造货币 | 非法经营 | 金融诈骗 | 寻衅滋事 | 组织卖淫 | 东莞看守所
  只要我决定受理这个案子,摆在事实面前的就只有一个日程——打赢这场官司。我将全力以赴,用一切合理、合法的手段把委托人解救出来,不管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
 ——美国当代最伟大的刑事辩护律师
         艾伦·德肖微茨
 
 走私贩毒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走私贩毒
毒品犯罪相关问题研讨及建议
2014年10月19日

被世人称为“幽灵、瘟疫、魔鬼”的毒品,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宁,毒品问题已成为困扰社会的严重问题之一。在审理毒品犯罪案件的司法实践中,对毒品犯罪形态的判定常出现认识不一的情况。下面笔者就贩卖、运输毒品犯罪的既遂与未遂、共同犯罪中的犯罪未遂等犯罪形态作一探讨,并就当前审理毒品犯罪案件中所遇问题提出相关建议。笔者对此肤浅见解,供大家商讨,以是请教。

    一、 毒品犯罪形态的研讨

    1、贩卖、运输毒品罪的既遂与未遂 。

    在审判实践中,贩卖、运输毒品罪究竟应以什么作为既遂标准,有不同的认识。 如王某去云南省瑞丽市做塑料制品生意,未赚到钱。年底回家时,他花了3000元购买了60克海洛因带回老家。通过他人介绍,王某与吸毒人员张某谈妥,作价8000元卖给张某,张某3天内筹好款取货。但第二天,王某担心事发非常害怕,在其妻规劝下将全部毒品淋上水销毁后埋在垃圾堆里。第三天,张某如约带款取货未果,遂向公安机关告发。公安机关将王某刑事拘留。 对此案王某贩卖、运输毒品罪是犯罪既遂还是未遂,审判实践中有分歧。有的人认为:贩卖、运输毒品只有卖出才是既遂,且卖出与否应以毒品是否交付为标准【】。其理由是:首先,贩卖毒品罪中的贩卖,按一些解释是指非法销售毒品,包括批发和零售(此观点也认为,对以贩卖为目的收买毒品,同属于贩卖毒品)。可见,“卖”才是贩卖主要之义,行为人只有将购买并运输的毒品卖出时,才是真正完成了贩卖的整个行为,才达到贩卖、运输毒品罪的既遂;其次,只有将卖出与否作为贩卖、运输毒品罪的既遂标准,才能真正体现罪刑相适应的原则,才符合犯罪构成的一般原理。因此持此观点的人认为,王某的行为应构成贩卖、运输毒品罪,且属犯罪中止,对王某应当免除处罚。 

    笔者认为,上述观点是错误的。其根源在于对贩卖、运输毒品罪既遂标准的错误理解。由于我国刑法没有对贩卖、运输毒品犯罪形态作出专门处罚规定。因此判定贩卖、运输犯罪的既遂只能依照我国刑法关于普通犯罪既遂原理加以认定。在刑法理论上,何谓犯罪既遂,一般有三种观点,一是结果说,主张犯罪既遂就是故意实施犯罪行为并且造成了法定的犯罪结果时所呈现的犯罪形态。二是目的说,主张犯罪既遂就是故意实施犯罪行为并且达到了行为人预期的犯罪目的时所呈现的犯罪形态。三是构成要件说,主张犯罪既遂就是故意实施的犯罪行为具备了特定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所呈现的犯罪形态。 笔者赞同构成要件说,其理由:犯罪是由构成要件决定 的,以犯罪是否完全齐备为标准作为区分既遂与犯罪标准,才是从本质准确地把握了某一犯罪的犯罪形态。对于判定贩卖、运输毒品犯罪是否既遂,应从贩卖、运输毒品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方面去分析把握。根据通说的观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是指明知是毒品而故意实施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的行为。此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毒品的管理制度(当然,走私毒品的行为还侵犯了国家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客观方面表现为明知是毒品而故意实施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的行为。联系刑法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从以上不难看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犯罪是行为犯。作为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刑法分则所规定 的行为,不论犯罪结果是否发生,即构成犯罪既遂【】。对于贩卖、运输毒品犯罪,笔者赞同,有学者提出的:对于贩卖毒品犯罪行为的既遂标准,应以毒品是否进入交易为准。运输毒品犯罪行为既遂标准,应以毒品是否起运为准。不论采取何种运输方式,毒品一进入运输途中,就构成运输毒品犯罪既遂【】。因此,上述案例中,王某分别实施了贩卖、运输毒品的行为。若单独分析贩卖毒品行为,其为贩卖毒品犯罪预备;单独分析运输毒品行为,其为运输毒品犯罪既遂。由于此罪是选择性罪名,根据行为人具体实施的行为确定罪名。因此王某构成贩卖、运输毒品罪,且应属犯罪既遂。 

    2、共同犯罪中的犯罪未遂。

    犯罪未遂是犯罪的一种未完成形态,在审判过程中,常遇到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区分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一下共同犯罪中未遂。有这样一个案例:2003年6月6日,唐某、袁某某、周某、李某某在他人的指使下从昆明运毒品海洛因回武汉。唐某收到二包豆奶粉袋伪装的毒品海洛因后,即安排袁某某和李某某将二包毒品海洛因藏在行李箱中乘坐当日上午10时30分飞机返回武汉。唐某、周某则留在昆明一宾馆,准备于当日晚上,再由周某运下一批毒品海洛因回武汉。当日中午1时许,唐某、周某被公安人员抓获。   

    周某犯罪形态如何,在审判实践中有分岐。有的人认为周某属于运输毒品犯罪预备。理由是周某到达昆明后,所有行为都是为接受毒品作准备,周某并未接受毒品,还未实施运输毒品的行为,即没有着手实行犯罪就被公安机关抓获,应为犯罪预备。

    有的人认为周某是运输毒品犯罪未遂。理由是周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根据犯罪未遂的规定,应为犯罪未遂,而不是犯罪预备。

    笔者认为,在判定上述那种观点正确之前,先应明确以下两个方面内容:

    〈一〉共同犯罪中着手的认定。犯罪未遂和犯罪预备相区分的基本标志是:行为人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所谓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某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客观方面的行为。对于如何认定犯罪着手尚未形成一种通说,目前有主观说、客观说和折中说之分。主观说认为,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存在明确的犯罪意图为标准认定犯罪的着手。客观说认为,应当从行为所实施的客观行为出发认定犯罪的着手。折中说则主张从行为人的犯罪意图和客观行为两方面来判断犯罪的着手,认为只有当行为人实施了具有社会危险性的行为,并明确表露出犯罪意图时,才能认定为犯罪的着手。 笔者认为,犯罪的着手应当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标准。因为着手是犯罪着手,而犯罪本身是主观上的犯罪故意与客观上行为的统一,因此,犯罪的着手应该是主观上犯罪意图转化为客观上的犯罪行为之际。对于共同犯罪,如何认定行为人犯罪的着手。因其是共同犯罪,其着手应是共同犯意通过行为人的实施行为表示出来,即犯罪意图转化为客观上的犯罪行为之际。


  [1]    2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本站 | 律师合作 | 在线咨询 | 联系方式 |